產生的新商機,無論在慢跑鞋、壓力褲、還是運動手環、手錶等,都開始以「智能」、「數據」作為發展的先驅核心,以更聰明運動為前提,進行產品設計。
此篇問卷資料,或許揭露了一部分的大眾,對於「運動手環」的選擇及接受!
Pingle購物情報與BloggerAds合作,製作出「無論有沒有運動習慣,有個穿戴裝置,就能隨時監控自己的健康狀況!你是否願意嘗試入手穿戴裝置呢?」問卷,希望了解網友對於穿戴式裝置的看法。
另外,再結合Eagleeye,觀察消費者,在選購穿戴式裝置時的消費行為。
此份問卷,共蒐集368份有效問卷,其中男生佔27.1%,女生72.9%。
年齡分布主要集中在31~35歲(24.6%),其次是26~30歲(21.1%),接續18~25歲(19.4%)。
資料顯示,大部分的消費者,尚未入手運動手環/手錶。
而目前擁有穿戴式裝置品牌的消費者中,發現超過半數,皆入手小米手環(55.3%),其次是Apple Watch(17%);還有一部分選擇Garmin。
在Eagleeye的「運動手環」資料中顯示,發現這產品會隨著氣溫而起伏。夏天是一個很適合運動的季節,而入秋冬後,似乎這品類的詢問度,就會比較低迷。
除了產品力外,價格必定也是入手考量的重要因素。
問卷顯示多數人的入手價格,落在5,000元以下,而超過1萬元的穿戴裝置,不到一成。
各種運動手環/手錶的功能,都略有不同
透過問卷發現,67.7%的民眾,入手前,會上網找資料、看開箱評測,了解產品後,才決定入手。另外,有接近3成的民眾,透過親朋好友口碑推薦。
多數人入手穿戴裝置,是為了記錄自己的健康狀況(佔46.7%);其次是希望透過穿戴裝置,督促自己養成運動的習慣。也有不少消費者,走在時代尖端,願意掏腰包,入手一款酷炫的智慧手錶。
現在,小小一個運動手環,功能越來越多。
但消費者最關心的功能,還是計步(33.7%),其二是心律計算功能(20.7%),最後才是訊息、電話、電郵提示(18.5%)。
大部分人,認為穿戴式裝置的「外型設計」、「測量精準度」、「電池續航力」、「價格實惠」,都還有改進的空間,或許代表這產品目前尚未真正的成熟。
最後,我們來觀察,消費者尚未購買穿戴裝置的原因?
超過3成的消費者,認為價格太過昂貴,其次是沒有「運動習慣,因此覺得不需要」,第三則是尚未找到符合需求的產品。
最後,對尚未購買穿戴裝置的消費者來說,在「能夠自行控管身體數據的隱私」及「加強測量精準度」的下,似乎能提高購買意願。
總結:
運動穿戴裝置在市場上的競賽,十分的激烈,各品牌紛紛開始經營這品類。但目前看來,運動手環尚未像iphone問世時的瘋狂。而這市場,也還未出現真正的王者。若想切入精準的市場,可能在精準度、電池續航力、價格、外型,再有所突破。而我們觀察到,台灣廠商Garmin在這部份的投入,也逐漸搶下這塊市場的份額。
詳細的問卷結果,請看BloggerAds 問卷專區
☞ 圖片、影片來源:圖片、影片如有侵權或是不妥,請與我們聯絡,將立即修正,謝謝!☜